阅读历史 |

第1799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说这话之前怎么就不过过脑子?

君不知中部大陆有多少人口?

康国横空出世之前,西北西南两地人口都有外流趋势,难民逃难首选都是往中部逃。要不是难民腿脚不便,没什么好的代步工具,他们能逃都逃光了。中部盟军人才济济,这也跟他们人口多有关系啊。田多,粮多,政局相对稳定,跑过去的人才有机会繁衍生息。

生的人多了,养大的人多了。

自然,里面出人才的概率才大啊。要不是这样,中部盟军上哪儿摇这么多人打康国?

平日都见不着影子的将才,一个个不要钱地往外冒,跟韭菜一样,杀了一批老头还能冒出一批老头。这些都是经年累月下来的积淀!

没有足够人口出不了这些积淀。

【那说怎么办?】

【迁也迁不走,留下来也养不活……】

一群从乱世杀出来的人头回萌生善人竟是我自己的念头。不是他们三观多正,纯粹是对面太过下三滥,什么反人类招式都敢用啊。

【倒不如见招拆招?】

顾池瞥了眼一直稳坐钓鱼台的褚曜。

自从某人文士之道一步至臻,顾池就将这位同僚当成风向标。甭管多大的事情,只要褚无晦还能坐得住,那就意味着这件事情还没坏到山穷水尽的地步。他知道褚曜没有主动献上答案不仅是自晦,也是为了其他同僚好。什么事情都让他掏答案,其他人吃干饭吗?

沈棠心中隐约有苗头:【见招拆招?】

【耕田有虫,那便灭虫,耕田有毒,那就解毒。】既然虫卵可以焚烧,虫毒自然也能想办法解了。顾池这个设想很是大胆,当即便有人提出疑问——可想过耕田面积多大?

即便医署或是户部针对虫毒研制出了解药,如何泼洒解药又成问题——康国愿意动用兵马去干这事,老天爷也不给他们充足时间!

一人一天能泼洒多少土地?

解药多久能生效?

退一万步说,这些问题都能解决,他们也要耗费时间确保耕田确实没问题了才敢重启春耕作业。否则的话,庶民累死累活数月,作物根系往下延伸吸收残余毒药,不就嘎了?

效率再高,此事也可能持续数年呢。

这时,沈棠抬眼看了一眼天空。

她注意到好几人也做同样的动作。

交换眼神,君臣默契让答案尽在不言中。

康时:【诸位同僚一番阔论让我茅塞顿开,我想到一位能胜任此事的人。秦少师或能解决眼下困局,太史局可影响一地天时!】

【您的意思是?】

康时道:【将解药混入云团。】

雨水本身也能稀释泥土中的虫毒。

他没有提议增大降雨量也是因为中部地区本就雨水丰润,各国在水利方面也不是多么上心,贸然增大降雨量,担心中部水系吃不下,弄巧成拙引起洪涝反而不美。再者,雨水稀释掉的虫毒也会污染地下水,危害岂不是更大?

众人瞬间茅塞顿开,更多的是震撼:【……将解药混入云团,随同降雨一起落下?】

这一招确实解决了撒解药的人力问题。

效率更是高得惊人。

【……此举要是可行的话,是不是说以后有什么除虫药也能这么干?】当即就有人举一反三了,眼睛一个比一个明亮。言灵居然还能这么用?实力高的武胆武者是可以飞上云端的,不愁无法将解药送上去,而太史局在制造云团以及拦截云团降雨方面也经验丰富。

【妙啊!】

帐内此起彼伏妙妙叫。

【仅从这方面来看,也不是非得太史局。】一直不太爱说话的云策难得开口,在一众武将中显得突兀,【也可令将作监制作一飞物,辅以花浇之形,不也能快速喷洒解药?】

太史局下雨很难精准控制下雨范围。

万一解药对人体有危害呢?

而他的提议,效率虽不高,可精度高啊。

让那玩意儿一边飞一边甩解药。

甩得再远也远不到哪里去。

众人:【将作监何时有这种飞物了?】

将作监再厉害也不能短短几日就搞出符合云策设想的成品,最卷的卷王听了都摇头。

云·将作监编外成员·策:【事在人为。】

不问问怎么就知道不行了?

将作监一定要蹭上这份军功!

植保无人机(中)

不用问,不行。

沈棠说的。

若是其他人还会跟沈棠据理力争,她也不是独断专行的主,不过云策不是这种性格。从来点到为止,不喜强求,只问:【为何?】

沈棠也愿意给解释。

【时机不对,场合不对。】同时肯定云策提供的奇思妙想,【元谋的提议确实很妙,将作监要是能将设想变为现实,不知能惠及多少农人,特别是山岭地区。梯田多,农人耕作饱受地势起伏之苦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