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323章 收藏品(1 / 3)

加入书签

开封大街上有两个老者并肩走过。

他们同样都是双手背负、弯着腰,脚步慢吞吞的。

“若顺利,我想年节前便退下来,赶上回老宅祭祖。”

“我们这些老东西退了便退了。莫让你家女娃也辞了官。”

“放心吧,她不辞官。陛下近来总说,他需要与蒙元不一样,要比忽必烈做得更好。我不懂他为何有这种忧虑,且我也老了,帮不上忙,至少让他们兄妹多辅左陛下一把。”

“在我等眼里,陛下做得已经好太多了。”

杨果停下脚步,回过头看向了长街。

开封已恢复了些繁华景象,或许还比不上一两百年前汴京御街的鼎盛,至少比蒙元治时多了几分生机勃勃的景象……这点他是最清楚的。

他看的出来,百姓的衣冠与面貌都有不同。

还有些细节,比如街道边的叫卖声多了起来,菜农也敢吆喝大声了。平民们不再困于羊羔利,生活能得以喘息,愿意到街边买些瓜果茶点了。

仅说忽必烈需要维护蒙古贵族们的利益,而今上不用,这或许只是几条政策的差别,对普通人却是天与地。

“伴随了陛下十余年,有时我依旧看不明白他到底要做到何等地步啊。”

“若是能再多活十年,或许你我能看到吧。”

“身子骨不行了,近年来总觉无力。莫说十年,我常怕捱不到天下一统的那日。”

“快了。”

说话间两人已到了龙亭湖畔,行宫就在不远处了。

“从近来收到的战报来看。”韩承绪道:“若不是沿江的州县与大量的俘虏要安置整备,想必直接攻到临安也非难事。”

“话虽这般说,该做的事总不能略过了。陛下亦说过,南征不怕晚,只怕吞得太快把宋廷的污秽一并吞了。”

“道理自然如此,便是整备上一两个月,真正心慌的不是我们,反而是赵氏朝廷。”

“刀刃架在脖子上,只能等着它噼下来,哪能不心慌?”

两人都抚须笑了笑。

这一带本就是河南经略府所在,走到这里已能看到许多匆匆往返的官员了,谈话的气氛便不像方才悠闲。

【目前用下来,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,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,超100种音色,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,huanyuanapp 换源app】

偶尔遇到些大臣,则会与他们谈论几句国事。

“左相,好消息,方才我觐见陛下,他已同意了开科取士。”

“那便好,可有议定科举形式,是时务策、帖经、杂文,还是义、论、策?”

“暂未定下,但看得出陛下对此很是重视,想必会召诸公商议。”

奚季虎也很忙,说过,作了一揖,脚步匆匆便往别处赶。

韩承绪与杨果互相搀扶了一下,继续往前走。

“陛下本就想开科取士,只是前些年战事不断,耽误了。”韩承绪道,“方才说陛下欲做得比忽必烈好,这又是一桩事,可见他心事重啊。”

“开科取士好啊。”杨果道,“北人盼了几十年没盼到,终究还得靠自己的君王来兴文教。只是,北方沦落胡尘百年至数百年,科举一开,往后朝廷上只怕都是南人?”

“陛下早便与我提过此事,曾说若开科举当分南北榜,先见之明啊。”

杨果这才安心,道:“此事对收服南方民心又有大用,想必消息传到南面,更多人要望风投顺。”

“高家郎君又能省不少气力。”

如今唯有韩承绪还这般称呼高长寿。

这代表着他们当年一起出生入死的关系。

高官厚爵往后都有,而同生死共患难的回忆无可取代。

“高元帅在芜湖之战的俘虏这两日便能抵达开封吧?”

“算时日,差不多该到了……”

两人到了公房,才坐下。那边关德已带着步辇过来,笑吟吟打了招呼。

“两位老相公,陛下召见,说是有好东西让两位瞧瞧。”

韩承绪不免好奇,问道:“莫不是缴获了大量金银,国库终于不愁用度了?”

关德脸上笑容微僵,赔笑道:“韩老相公又说笑了,天下哪还有这样的金库。除非到哈拉和林瞧瞧……”

杨果心想,如今真是连南边来的宦官也能开口闭口哈拉和林,放在十年前,哪个南人能这般狂?

~~

这日李瑕召见的臣子却不多,只有几个心腹……并不包括吕文焕。

韩承绪、杨果一进殿,关德便连招呼着让他们坐。

“陛下一会才过来,交代给相公们赐坐。”

韩承绪环目看了看,见殿中并没有摆着地图,不由奇怪,向更早到的李冶问道:“今日不是议事吗?”

“不知,我忙得很,陛下非要将我召来,又不说是何事。”

李冶脾气素来不好,坐在那一脸不情愿的模样。

过了一会,竟是霍小莲亲自带着几个精锐士卒抬了一口箱子进殿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